第169章 同伴-《带着萌娃去种田》


    第(1/3)页

    顾衡之走在回去的路上,边走边回忆着之前到底在哪里见过那个人。那天在李雪燕家里看到尸体的时候,他的脸已经有些开始腐烂了,说实话顾衡之并没有看的很清楚那个人的长相。

    而且如果记住一个人的话,首先记住的特点大概是眼睛吧。

    尤其是别人有着不同的神色,带着各种不同的情绪看过来时,那种表情最容易印在人的记忆中。

    就好像李雪燕每次谈到新食品时,语气里都带着笑意,眉飞色舞的说话,她的这副模样在顾衡之的印象里是最深刻的。所以每次顾衡之想起李雪燕的时候,都忍不住弯了嘴角。

    顾衡之傻呵呵的乐了半天,在发现路人们看自己的眼光似乎已经开始不太对劲的时候,才突然想起来自己又走神了。他赶忙冷静了一下,收敛好自己外溢的情绪,重新把心思放到正事上去。

    顾衡之很不愿意想,但还是在脑海里仔细回忆了起来那具尸体的长相。

    到底是在哪里见过呢,我前段时间又去过哪里呢……顾衡之一直在心里问自己。

    顾衡之实在想不出个结果,他决定先到处走一走再说。

    这是顾衡之习惯的解压方式,从小到大,他每次遇到了什么比较难以解决的事情,或者烦心事的时候,都会选择到处走一走来散散心。但其实走路并不是他散心的方式,主要想是去看看别人的生活。

    有很多时候,很多事情自己置身事内就会遇到思维上的瓶颈,这个时候就需要别人的看法来给自己解决问题。可是顾衡之身边没有其他人来帮助他,所以他姐姐就告诉他,那就去看看别人的生活方式,自己来寻找答案吧。

    这是顾衡之还小的时候他姐姐交教他的,顾衡之一直都记着在。

    他走在镇上稍微偏僻的一条路上,这里镇上本地人很少走,路上的外地人倒是很多。

    尤其是外地的流民。

    顾衡之记得,最开始他们县上也是会接济流民的。最开始的时候,县令确实是对那些流民抱有很真挚的同情心,曾经也慷慨帮助过他们。但是那件事情本来是好的起点,却不知不觉的演变成了坏的起点。

    在这样的战乱时代,哪里可以安家对那些流民来说是很重要的,所以在他们县里可以得到救助这件事,不知道怎么回事疯狂的传遍了周围。于是一时间来他们这里避难的人迅速增多,多到哪怕是县令对他们那么同情,也没有办法,没有余力再去帮助更多人了。

    所以后来县里就下令不准再让流民们进来,所以后来没有赶得上救助的人,就只能挤在这条路上。

    顾衡之对上那些人的视线,有些不忍的转过头,强迫自己不去看他们。

    这样的场景确实让人太难受了,不管顾衡之的内心里有多么想帮助他们,可到头来却只能除了发现自己的弱小之外没有任何作为这一点,只会让他更难受。顾衡之不是什么大善人,顾家也不是做慈善的,所以只凭一己之力,对那些人没什么帮助。

    从他们身边经过的时候,顾衡之可怜他们的同时也想到了自己。或者说除了他自己,还有那些跟他同样处于衣食无忧的状态的人。他们每天可以说算得上是无所事事,就算有什么事,也不像这些人一样,为着生存而发愁。

    这样的他们居然还会有的时候抱怨自己得到的太少了,人啊,就是这么贪婪。
    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