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58章 不是冤家不聚头(上)-《大宋清欢》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
    第(2/3)页
    这几日,邵清的眼前,常会浮现那张伤痕累累的面容。
    苏颂出言,邀他去为一位布衣老友诊病,他岂能推辞。
    然而随着苏颂走访了一趟这位老琴师的宅子,邵清开始被两桩事困扰。
    第一桩,说来哭笑不得,致仕赋闲的苏老相公,国事做不得主了,便喜好为年轻人的婚事做主——他要给邵清作媒。
    刚一入宅,在客堂间落座,屁股还没坐热,茶还没上,苏老相公就眉开眼笑地开腔,向邵清引荐老友的女徒弟,小徐娘子。
    邵清初以为,这女徒弟照应师尊既久,必会对师尊平素的一些症候了如指掌,故而苏公令她向郎中陈述病情。
    谁知,徐娘子开口的机会并不多,话倒都让苏公说了。
    并且说着说着,老先生便开始夸赞,邵清和徐娘子,都是有情有义又勤恳聪慧的年轻人,倘使开封城里的郎君娘子,都像你们这一对儿,行事端方有度,该多好。
    邵清当时,脸都僵了。饶是他好歹算是有几分阅历的人,亦对此毫无心理准备。
    邵清瞟一眼那徐娘子,见她倒既不讶异,也无赧色,甚至可说是神色清冷,目光寒凉。邵清不由猜测,这女子怕是先已由长辈们吹过风,但多半无此心意。
    他于是小心翼翼地截住苏公的话头,提出先为病患诊脉吧。
    这第二桩困扰,便接踵而至。
    几人踏入一股草药味的内室时,床榻上的五旬男子正要起身致意,却蓦地盯着邵清,有些愣怔。
    苏颂笑道:“子通,你看老夫这小友,是不是有些你年轻时的风采?”
    老乐师赵融回过神来,恢复了长者的沉稳谦和,缓缓道:“苏公说笑了,这位郎君俊雅不凡,愚弟就算当年面容未毁时,亦不及公子十一。”
    邵清坐下,拿出脉枕,开始请脉,却自知有些心神紊乱。
    方才他与这位赵老乐师目光相接时,实也是没来由地一阵心悸。
    十分突然又古怪的感受。
    并非因他面伤可怖,而是,似乎,那种如堕梦境的好奇又凄怆的想象,忽地被唤醒一般。
    他姓赵……
    邵清心底深处翻涌起畏怯。
    赵是国姓,开封这皇城根下,姓赵者何止上万?
    可是,他恰是乐师……
    余下的时辰里,邵清虽看着熟练地诊脉,察看旧方,写了新方子,却分明有力不从心之感。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