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58.夹道恸哭-《大隋说书人》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
    第(2/3)页
    尤其是看着他们都身背肉干,几日内口粮不缺的时候。
    “这些人反复问贫僧,郡守说话是否作数,菩提禅院说话是否作数。”
    “你怎么说的?”
    “自是实话实说。只要努力工作,那自然便有一线生机。而观众多施主虽手染鲜血,可终究不是什么不可救药之徒。若到时真能活命,道长,此方事当功德无量了。”
    玄奘有些感慨,又有些欣慰。
    李臻同样如此。
    这种做对了事的成就感,确确实实让人心生舒爽。
    而就在俩人聊天的时候,杜如晦这边也安抚住了一众原本的营地军头,让他们把计划与行程都告诉了自己的同袍。
    前往于栝的路线已经定好,甚至,杜如晦允许沿路经过村镇时,若有他们相熟的亲人,可以搭话报平安。
    但不许脱离队伍。
    而若发现有谁脱离队伍,那么所属之队中,一众人全部弃之不用。
    至于这些人会不会逃跑……
    实话实说,杜如晦不怕。
    出了三量山的地界,河东便是一马平川。
    莫说几个自己、道长、玄奘法师三个修炼者的能耐了。就是这些人想要脱逃,又能逃到哪里去?
    大不了重回三量山。
    但下次再想出来……可就没机会了。
    真当杜某的过目不忘之能,是白给的?
    就这样,三量山下聚集了大批身上还背着“谋反”罪名的罪人,炊烟升腾,一群人或许是许久未聚集在一起了,说话的动静确实不小。
    甚至还有人用草叶吹起了属于家乡的曲子。
    引来了无数共鸣与低沉的哭泣声。
    而今日,是来到三量山的第二天。
    第三日,队伍有些分散。
    大家都去找吃的了。
    因为主簿大人发话,得备齐食水,尽快出发。
    三量山的物产虽然谈不上丰富,但这些人能想尽办法土里刨食,在山里躲这么久,这几日的路途所需的粮食自然是难不倒他们的。
    更何况,两架车马上面还有几百斤粮食。
    但那时沿途用来“表演”用的,不到万不得已,不能动。
    而队伍一共在三量山待足了三日。
    第三天的最后一晚,早早的,杜如晦便让大家伙生火灶饭。
    今夜的饭,多做一些,留足了明日早上的。
    吃饱后早早休息,明日一早,把饭食都吃了,他们就要全速往于栝走。
    而经过了这三天时光,所有人的心思也都沉淀了下来。
    不复第一天刚出山时的躁动。
    很快,第四日一早。
    随着篝火埋土被压灭,加上这几日陆陆续续出来的三百多人。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