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十二回 梦魂惊起转嗟吁 2-《汴京异闻录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赵佶听得汗毛直竖,道:“真是可怕,想不到在外面这么危险,王烈枫保护了我多少次都不知道。真是多谢了。这么说,你也知道这些事情吗?”

    王烈枫点头道:“我略有耳闻,只是没听过这样详尽的讲述,真真是叫人毛骨悚然。”

    刘安世道:“这个案子,是我在地方刚上任时候处理的。那时候我很年轻,不过,没有端王那么年轻,大概跟王大将军差不多岁数。当时这一男一女跑来我衙里求救的时候,我是震惊的。我惊得目瞪口呆,想不到这世上还有这么恐怖的事物存在。我以为大宋文明开化、礼教昌明,但其实这只是我接触的事情太少,太不关心群众。如果从底层出发,会发现社会在存在着各种乱象,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它们是难以解除的。这种民间搞活人祭祀的情况并不少见,许多官员习以为常,瞒着不报,关两天就放了,毕竟无法根除。但我执意上书朝廷,于是先帝震怒,立刻发来诏书:杀人祭鬼,可用凌迟。”

    “凌迟?”赵佶奇道,“我记得,大宋律法里可没有这个呀。”

    “端王殿下,”刘安世道,“你看我被投放到天牢,是有什么律法规定了吗?”

    赵佶恍然大悟:“我懂了。朝廷对这种恶俗极其痛恨,因此惩治手段也异常酷烈,即使这是法外之刑,可为了打击邪教团伙,也顾不得那么多了。如此,我觉得还挺好的。”

    刘安世点头道:“正是呢。”

    王烈枫忽道:“这么说的话,朝廷对于邪教的态度是极其痛恨的……”

    刘安世笑道:“王大将军果然抓住了重点。我再说一个。邪教组织最重要的是“仪式”,曾有一男子被跟踪,夜班在客栈住下的时候,听得屋外有人厉声呼喊他名字,他伏在门上窥视,只见院中有十几名壮汉立起一口油锅,油锅里正沸着滚烫的热油。他非常害怕,不敢出门,那几个人见他不出门,愤怒地泼油而去。第二天清晨,店家告诉他,每三五年就要捉人扔油锅里,活烹祭鬼。活人祭品其实是分等级的,最顶级的祭品是儒生,次一等的是僧侣,其余的人再次之。因此,在平民阶级中,读书人就成了邪教团体觊觎的对象。”

    赵佶猛然抬头。

    “不止有这一个阶层,是么?民往上是官,官往上是贵族……”他突然间冷汗直冒,突然露出一个不可思议的表情,压低声音道:“难道说宫中有邪教组织的存在?刘大人,您敢确定吗?之前的孟皇后,可正是因为这个原因被废的,而且,我记得此事不可讨论已经许多年了。”

    刘安世道:“既然端王殿下经历过如此诡异的事,那就要对这个推断作好心理准备,不是吗?”

    赵佶低头道:“是,您说得是。”

    刘安世道:“孟皇后虽被废,却被封为‘华阳教主’,此事端王殿下可还记得?这是宫中默许的事情,而要论起因,可能在先帝在位的时候就已存在了!”

    王烈枫道:“华阳教……我听过几次,只是所有人对此讳莫如深,每个人只掌握一点信息,甚至拼凑不出一个完整的印象来。”

    刘安世道:“对。并不是因为孟后被废而禁止,而是被利益掌控着,不许讨论。”

    赵佶略显痛苦地扶着额头,反复摇头道,“怎么可能……整个国家都被控制了。我的天。这么说的话,如果哥哥中毒与华阳教有关,而这毒是赵佖下的,那么赵佖,章宰相,他们早已谋划好此事,先对哥哥下手,再对我——为什么会是我?”他抱着头,闭上眼睛,没继续说下去。

    王烈枫道:“端王殿下,别担心,这不是有刘大人吗?既然先帝说他能够帮助你,那他一定就能够帮到你。是吧,刘大人?”

    刘安世拱手道:“端王殿下,臣定当竭尽所能。”

    赵佶仍扶着头,喃喃道,“先帝驾崩于元丰八年,是暴病而亡。当今圣上,对外也声称急病,但毕竟不可信。第一个儿子是因为……刘大人,敢问成王赵佾死因为何?”

    刘安世道:“老臣记得,是二十多岁时候病故了。”

    “次子赵仅呢?”

    “十八九岁时病故,论时间还比成王早些,但最早的应该是第五子冀王,出生不久就早殇了。然后是第三子献王赵俊,六七岁时候没的。第四子,褒王赵伸,不明不白……端王殿下,您是想知道这些么?都是近几年的事情。先帝爷去后,这些个王爷们竟一个接一个地随他去了,不得不说是非常诡异的事情。”

    赵佶皱眉道:“简直是连环谋杀。刘大人,在天牢的时候,飞魍是不是说,我三岁那年,因为劫狱的事件,宫中禁足了一段时日?我就奇怪,宫中戒备森严,即使是在逃的犯人,大都也是回到民间去,谁会没事往皇宫里冲啊?所以,我想知道的是,当时发生了什么?”
    第(2/3)页